助力山东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青岛港如何昂起“龙头”?
青岛港是国际枢纽港、世界第四大港,《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赋予青岛港在山东世界级海洋港口群中龙头定位,下一步如何强化国际枢纽港地位和作用?
7月25日,在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青岛市围绕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持续发挥青岛港在山东世界级海洋港口群龙头作用,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基础设施。去年8月,《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得交通运输部、省政府联合批复,规划形成“一湾两翼辖六区”的总体发展格局,为青岛港新一轮港口项目建设奠定重要基础。近年来,青岛港不断提升泊位深水化、专业化水平,建成投产世界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无人码头,以及世界最大的40万吨矿石码头、45万吨原油码头和国际一流的邮轮客运中心,可停靠世界最大2.4万标准箱集装箱船、世界最大23.7万总吨邮轮。可以说,青岛港现在已经做到了,世界上有多大的船,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
二是提升枢纽功能,持续畅通沿黄陆海大通道。青岛港拥有广阔的腹地支撑,是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2024年港口完成货物、集装箱吞吐量7.1亿吨、3087万标准箱,分别位居全球第四位、第五位。近年来青岛港深化拓展海运物流网络,累计开辟230余条集装箱航线,数量稳居我国北方港口首位;持续提升多式联运能力,2024年完成海铁联运量254.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5.3%,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
三是聚焦转型升级,打造智慧绿色建设样板。2024年,青岛港接电量超100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63%,居北方港口首位。今年,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62.62自然箱/小时,第十三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吹风会上,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乔文锋介绍,青岛市围绕强化国际枢纽港地位和作用,助力山东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重点做好三个聚力。
一是聚力建设一流港口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总投资约770亿元的港口重大项目。在董家口港区,加快完善专业化泊位布局,建设北三突堤7-8#泊位、琅琊台湾作业区湾底通用码头、琅琊台湾作业区东部集装箱码头一期等重点工程。在前湾港区,加快推进北岸集装箱升级改造工程,打造东北亚领先的集装箱枢纽港。
二是聚力促进航运物流扩容升级。今年扎实推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海运航线条,航线数量继续保持北方第一;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目标265万标准箱,力争“十一连冠”。
三是聚力推动智慧绿色转型。深化人工智能应用,持续放大全国产全自主技术影响力。不断完善清洁能源体系,扩大氢能应用规模。持续推进港口岸电常态化应用,岸电接电量保持北方港口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