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丨墨润海丝路:中国澳门至泰王国湄南河——张彦水墨写生作品展
九游app入口文/李军(澳门大学人文学院艺术与设计系主任、原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
首先,历史上葡萄牙人和东西文明交往的著名“十字门”通道,其实就是澳大教师宿舍窗前的那个看上去像滩涂,既浅又窄的水道(澳大通往凼仔的人行隧道就叫“澳大河底隧道”),而现在,被称作“十字门”的那个介乎澳门半岛、珠海的对面山、横琴和凼仔之间的那个浩翰的水道,其实并非真正的“十字门”,最多只是历史上被称为“上十字门”或者“内十字门”的地方。原因在于,介乎凼仔、路环和大小横琴之间的真正的“十字门”,因为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沧桑巨变,尤其是珠海(大小横琴的连结)和澳门(凼仔和路环之间填出了一个巨大的“路凼”博彩区)两地的填海造地,变得面目全非了。而澳门大学的现址,正好位于大小横琴连接部的填海区,在古代恰巧位于“十字门”的海域之上。换句话说,我们所居住的区域,正是古代舟船往来游弋之处,近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
其次,本来纯属偶然的地理名称,被葡萄牙和欧洲人附加了宗教天命的含义,致使澳门成为了一个“天主教窟穴”。从1585年起,澳门从葡萄牙官方获得了“Cidade do Nome de Deos”(“神名之城”)的称号,这个词的意思从最早的指“得名于中国的阿妈女神的港口”(Amacao) 之意,变成了“得名于天主之名的圣城”,被准许用耶稣“十字架”的符号作为城市的纹章。其中的关键在于“十字门”与“十字架”的连结。在Petrus Plancius于1617年所画的一幅地图上,出现了“澳门也是真十字之地”(“Macao alias Vera Cruz”)的说法,这个说法本来用于表示葡萄牙人最早发现的南美巴西之地。另一个相关的附会,是把海南文昌附近的中国地名“七洲洋”,也看成是罗马、里斯本乃至果阿等的“七丘之城”的启示,致使澳门的城市建设,也相应具有了“七丘之城”的意藴。
再次,借助于柏应理于冬季返欧、达伽马于夏季到达印度这两个时间节点,指出欧亚非各民族远距离交互交往的模式与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风的关系。最后,总结了季风模式的根源与远古时期青藏高原崛起导致的生态原因及其后果的关系,指出包括澳门在内的丝绸之路,以及“香料之路”、“海贝之路”、“茶马之路”、“白银之路”,都从属于上述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在平日的诸多聚会中,一次澳门大学几位教授的相聚,让我尤为印象深刻。当时,李军教授就澳门十字门水域展开的那番考证与研究阐述,令我收获颇丰。李军教授着重指出,澳门十字门水域在地理位置方面所处之地,正是现今澳门大学旁的那片水域区域,这一论断让我对那片水域越发充满了探究的欲望。
历史最是迷人。就像我眼中的刀剑,不仅是冷兵器时代的武力象征,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工艺智慧以及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交融。每一把历经岁月洗礼的刀剑,都似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那些或波澜壮阔、或鲜为人知的过往,总能勾起我无尽的遐想,让我沉浸其中,试图去解读背后所蕴含的时代密码。
回顾今年艺术设计系的新生开学典礼上,澳门大学宋永华校长在致辞环节,提倡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以及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并着重提出要“走出去”的建议。澳门十字门水域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既是对外出发的关键水道口岸,亦是接纳外来事物的重要通道,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正因如此,澳门这座城市在历史长河中具备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
实际上,对于“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的关注已经数年之久了。作为长期致力于此类课题研究的一员,我深知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在这一领域所付诸的诸多努力。例如,在2022年11月10日至17日举办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便汇聚了各界精英,共同围绕该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其中澳门的定位是“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澳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发地之一,犹如连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它不同于福建的泉州和汕头的樟林古港,澳门更善于葡国风情和本土文化的保存,至今仍在时代的发展中愈加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朝气。
泰国作为南亚地区历代经济文化交汇的重要国度,拥有丰富且独特的文化特色。回溯历史,在其被称为暹罗时期,便吸引了大量华人远渡重洋至此,开展通商、交流等活动,并在此定居。我萌生了以承载厚重历史的十字门水域为起点,前往泰国湄南河一带进行写生考察的想法,这一想法的萌生,除了源于对历史文化探究的渴望,也有我对传统水墨的热爱。墨色的浓淡干湿、笔触的轻重缓急,共同构建出一种极具东方韵味的美学意境。在写生的过程中,既能亲身体验当下“海上丝绸之路”的现实状况,领略独特的自然风光,又能运用中国传统的水墨,对沿途两地的所见所闻予以呈现。这无疑是对岭南艺术的一种传承与延续,也是我借绘画与历史对话、与不同文化交流的方式。
当开启这段考察之旅后,我开始用心关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寻常景致以及当下的生活环境,通过对比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探寻文化的共性所在。使“海上丝绸之路”概念在具体的中国传统笔墨中真切地体现出来,这也刚好契合了李军教授在澳大艺术与美学课程中提出的“伟大”与“创造”精神。
走在新中央街,或是邂逅于氹仔的路环小镇,再到后来身处曼谷湄南河之畔,那庄严肃穆的寺院和飞驰而过,色彩斑斓的彩虹船,无一不是生活和文化痕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所给予我的珍贵启示。它们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线,巧妙地串联起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具象与抽象。从中体悟到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现实的尊重,都是生活中最质朴的元素,也正是艺术升华的灵感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余华:若想一日不得安宁,你就请客;若想一年不得安宁,你就盖房;若想一辈子不得安宁,那就结婚生子。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iPhone情何以堪!中国手机平均电池容量5418mAh:明年国产机迈入10000mAh时代
Counterpoint报告5月中国手机平均电池容量5418mAh:同比增长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