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体育(NineGameSports)官方网站-体育让改变发生

1号观察|新一轮“海上风口”海洋经济“大而不强”的江苏要抓住什么?-九游体育文旅集团
九游体育海洋世界 - 江苏泰兴大型海洋公园 | 科普教育与休闲娱乐 九游体育官方网站

1号观察|新一轮“海上风口”海洋经济“大而不强”的江苏要抓住什么?

  

1号观察|新一轮“海上风口”海洋经济“大而不强”的江苏要抓住什么?(图1)

  10.54万亿元,是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的总规模;经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海洋经济正加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蓝色动能”。

  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这是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大力发展海洋经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后,中央层面又一次聚焦海洋经济的发展。

  江苏拥有954公里海岸线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且处于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T形”交汇点上,区位优势独特,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站在“破万亿”新的起点上,经济大省将如何加快挺进“深蓝”步伐,为全国海洋经济版图筑造更有力的“蓝色支点”,书写经略海洋的“蓝色篇章”?

  7月21日,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迎来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公司为新加坡著名船东Eastern Pacific Shipping(EPS)建造的11# 155,500吨LNG双燃料动力苏伊士型油船“PATHWAY”号顺利交付运营,这不仅是船东EPS在新时代造船下单的第25艘船舶,更是新时代造船自1998年交付第一艘万吨轮“虹春”号以来,所交付的第500艘“万吨船”。

  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的《2024年江苏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0046.2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从这份公报中,记者注意到,江苏现有13个海洋产业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8%,其中海洋船舶工业是优势明显的产业之一。

  8月7日在南通召开的资本市场支持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宣导会透露,江苏拥有70余家船舶海工相关上市公司,覆盖船舶制造、海洋重工等多个领域,总市值约7435亿元,累计募集资金1809亿元,近三年研发投入总计418亿元。

  中国造船看江苏——作为江苏海洋经济“优势科目”的“海洋船舶工业”,其三大造船指标实现行业增加值380.8亿元,占全国的27.8%,达成“16连冠”;江苏造船看靖江——全球每10艘新船中就有1艘从靖江启航,全国每5艘船舶中便有1艘诞生于靖江。靖江的造船量,自2021年第一次超过造船大国日本之后,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现在的靖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

  8月6日,位于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的扬子江船业集团对外发布《2025年上半年度财务业绩》,企业上半年总收入129亿元、净利润达到创纪录的42亿元人民币;新接订单14艘,交付新船23艘、实现全年56艘交船目标的约41%,手持订单236艘、最远交期排至2030年。扬子江船业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任乐天说:“上半年面对全球航运市场震荡、国际政策风险等复杂挑战,公司始终锚定‘保交船、保接单、保项目’的核心目标,造船毛利润率创下35%的新高。”

  船舶工业“劈波斩浪”,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也快速崛起成为发展新动能。比如,江苏拥有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最大的研制基地,仅盐城一地,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就占全国四成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江苏重点推进的十大海洋产业链全部实现稳定增长,涉海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翻开中国地理版图,在约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上,以山东、辽宁、河北三省及天津市为核心的北部、以长三角沪苏浙为主体的东部、以广东为箭头的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铺展开来。在三大圈一众沿海省(市)中,临海拥江的江苏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但令人不解的是,在一众沿海省级行政单位中,我省海洋经济并不突出,更与经济大省地位不相匹配。

  有数据佐证:2024年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3%,海洋经济对省域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5%。同期,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率先突破2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1%,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3%;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8011.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8.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3.9%。而在同一经济圈的兄弟省(市)中,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2547.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1.7%,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2012.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3%,上海市海洋生产总值达1138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1.1%。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知不足而能后奋进、有所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为何表现出“总体规模偏低、增速相对较慢”的尴尬状态?透过一张四维图可大致明晰:深水良港少,城市能级低,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

  “约占全国1/4的沿海滩涂面积,滩涂资源丰富但无法修建深水良港,建港条件不及广东、山东等省,这是客观上的限制因素。”南通大学长三角现代化研究院院长、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何建华认为,江苏海洋经济的短板还在于缺少竞争力强的海洋中心城市,沿海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城市能级不高、支撑能力不足,上海、青岛、深圳、宁波、厦门等纷纷布局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也让江苏集聚涉海优质要素面临更强竞争压力。此外,海洋传统产业比重过高、新兴产业规模偏小,转型升级仍有较大空间;科教大省优势发挥不足,涉海创新能力不够突出,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占比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差距,海洋高层次人才培育体系偏弱等。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谋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是一片潜力巨大的‘蓝海’。”何建华指出,对江苏来说,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由“海洋大省”迈向“海洋强省”,向海图强是必然选择。

  何建华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重点发展区域体现在“苏南模式”上,以苏锡常为代表的“沿江轴”率先发展、增长强劲,而地处苏中、苏北的“沿海轴”发展相对滞后、潜力有待激发。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所所长、研究员张春龙则认为,大力发展通盐连“沿海轴”的核心原因在于其战略价值的多维释放。从经济结构优化看,“沿海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场;从区域协调发展看,通盐连三市通过差异化定位能形成协同效应,有效提升全省经济均衡性。

  把“沿海轴”置于关键位置,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江苏省首个《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发布,提出构建海岸带及海洋空间发展的总体格局,并统筹落实多重国家战略,有效衔接陆域海域空间布局,系统谋划构建海岸带地区“三纵三横三门户”。其中,“三门户”即连云港共建“一带一路”国际枢纽港、盐城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

  下一步,“沿海轴”如何发力?何建华建议,在路径选择上,需将“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有机结合,即一方面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统筹下,建立沿海发展合作机制,推进沿海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另一方面通过通盐连三市平等互利的分工合作,形成良好的联动发展格局,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起到示范作用;在规划先行上,以第三方平台深化沿海发展规划研究,以科学的规划指导推动沿海发展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在利益共享上,推动形成沿海发展一体化同城化共同体,形成一种良性的竞合关系,强化沿海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思维,携手并肩提升江苏省海洋城市与“沿海轴”协同发展的竞争能级。

  “发力‘沿海轴’,绝非仅仅局限于此。”张春龙提醒,全省都要向海、各扬所长。“这场‘蓝色突围’,要集全省之力。江苏也有这个能力,比如发达的民营经济是培育壮大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截至2024年年底,江苏涉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786家、同比增长58.8%,众多专精特新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如雨后春笋,无疑将在江苏海洋产业领域发挥出重要作用。”九游app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