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央广网北京7月8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今年以来,海洋产业发展稳中向好,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态势。
东海之滨,国内首制160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6月20日在上海长兴岛交付,实现了大型甲醇双燃料箱船建造领域“国内船东第一单、国内船厂交付第一艘、国产甲醇主机第一次实船应用”三个历史性突破。
扬州中远海运重工舾装部高级主管王小虎:应用了很多新的技术,在绿色低碳指标上也创造了多项行业纪录,一艘船舶每年可减少约1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种植670万棵树的碳汇效应。
海南崖城海域,“深海一号”二期项目6月25日实现全面投产。这意味着,“深海一号”大气田23口水下气井全部“上岗”,最高日产能达1500万立方米,成为国内产量最大的海上气田。
海油工程工程项目分公司总经理薛士辉:通过“产、学、研”结合和自主技术攻关,实现了从基础理论到设计、建造、安装、调试的全方位提升,具备了根据不同油田、不同海域自主建设不同类型深水油气装备的能力。
科技赋能,海洋新兴产业多维向好。海洋油气、海上风电等新型海工装备制造取得新进展,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不断取得新突破……蓝色资源正持续转化为发展动能。
浙江舟山海域,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首台LHD兆瓦级潮流能“奋进号”发电机组正在稳定运行。
杭州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历:项目采用了“平台式+模块化”的技术路径,好比把风机倒转垂直插入总成平台的一个个“工位”里,有效提高了潮流利用率和稳定性,率先实现兆瓦级大功率稳定并网发电。
包括潮汐能在内的海洋能,是重要的绿色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国在海洋能开发利用领域的技术创新实力已迈入世界第一方阵,正聚焦海洋能规模化利用,促进海洋能新技术、新模式发展。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古妩:推动海洋能与各类海上生产活动融合发展,拓展海洋能应用场景,提高海洋能开发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构建安全可靠的海上新型能源体系。
向海洋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各地还坚持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抓好海洋开发,建设海洋强省。6月初,全国首家海洋蓝色金融平台在江苏上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帮助解决涉海企业发展痛点难点。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海洋规划与经济处处长王均柏:平台汇集的蓝色贷款、蓝色保险等特色金融产品,帮企业融资更通畅。平台发布的海洋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帮技术找市场,让成果转化更高效。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蓝色动能。
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的广东,正努力实现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跨越,提出要以海洋经济发展带动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加快建设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伟:我们将着力培育发展特色鲜明的海洋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快形成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竞相涌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梯次格局,打造“海上新广东”。
新兴海洋产业多维创新发展、深海科技不断取得突破、亲水亲海的海洋旅游欣欣向荣……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5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显示,我国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涌动的蓝色新动能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按照陆海统筹要求谋划未来的空间、发展新的单元,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大力推动构建现代海洋体系海洋产业体系,着力培育壮大海洋领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塑造海洋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