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单公布!薛长湖获最高奖!中国海洋大学主持获得2024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清单
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为薛长湖颁奖并讲话,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任刚主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梅建华出席。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厚杰代表学校参加会议并向获奖者表达祝贺。
中国海洋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2024年度市科学技术奖7项,其中科学技术最高奖1人,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获奖数量与历史最好成绩持平。薛长湖院士长期致力于海洋水产品加工的基础理论创新、工程化技术开发及应用,是学校第七位获市科学技术最高奖的科学家,彰显了学校为青岛市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侯虎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海珍品高质化加工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守刚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特种功能涂层及其关键原材料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涛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土岩组合地层环境下地铁车站低碳绿色施工关键技术”荣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海洋生命学院王悠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海洋浮游动物应答胁迫的生殖策略、响应机制及风险评价”、张晓华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弧菌的生物地理学分布格局及其在海洋碳循环中的作用”、医药学院王伟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基于新靶点的海洋抗流感先导物发现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荣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会上,宣读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2024年度青岛市共授予科学技术最高奖2人,自然科学奖18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技术发明奖4项(一等奖空缺、二等奖4项),科学技术进步奖79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60项),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1项。市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奖。学校获奖项目代表应邀参会。
有关市领导,市委有关部委、市直有关单位、中央和省驻青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2024年度市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代表等参加。
薛长湖,男,1964年11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民革中央委员、山东省副主委、青岛市主委,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长期坚持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健康的重大需求,以创新现代水产品消费需求为导向,潜心海洋水产品加工的理论和技术创新。突破了我国传统大宗海洋水产品、海参等养殖海产品、南极磷虾等战略性海洋生物资源高质化加工、营养化加工和健康化加工的共性关键技术,构建起我国海洋水产品的现代加工技术体系。组建了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创建了青岛海洋食品与营养健康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奠定了青岛市海洋食品科技创新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以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积极培养国家级和省级人才,推动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向一流学科迈进,并使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0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成果在国内百余家企业推广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该项目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资助下,从海珍品内源分子精细结构与加工变性理论出发,集中攻克和解决了海珍品资源加工中重大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难题,解析了海珍品特有的加工特性,明确了营养功能组分的构效机制,构建了功能导向的海珍品热流控制技术、水分迁移智能控制技术、腥味耦合脱除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定向创制出新型加工设备,进一步地实现了海珍品的高质化开发利用与营养健康产品的开发,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与产业化示范。
该项目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围绕航空强国和海洋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研发了二维材料改性的系列透波、自修复、隔音防腐等特种功能涂层。优化二维材料取向调控界面匹配解决了传统透波涂料的高损耗和腐蚀失效问题,创新宏量气凝胶包覆改性技术,实现涂层隔音隔热性能的大幅提升,开发了树脂重构与缓蚀钝化协同的自修复防腐涂层,建立“阻隔-钝化-缓蚀”自修复长效防腐新理论,利用研发的二维材料复合材料和硅烷偶联剂解决了涂层表界面的附着与结构匹配的难题,形成产能达1万吨的涂料生产线千吨的硅烷偶联剂生产线,实现了长效服役的特种功能涂层国产化替代。该项目技术研发涂料已拓展应用于飞机、舰艇、高铁等高端装备上。
该项目针对土岩组合地层,开展地铁车站低碳绿色支护成套技术研究与实践,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研发了新型变截面嵌套桩,阐明了循环荷载下变截面嵌岩支护桩的力学响应机制;提出了可重复利用的预制空心钢管混凝土内支撑,揭示了预制空心钢管混凝土内支撑体系的承载性能与破坏模式;研发了快速高效锚固的高强膨胀锚固剂、自动反馈注浆工艺,改进了微观NPR锚杆生产工艺。构建了桩-撑-锚绿色支护技术体系,系统阐明了土岩组合地层基坑支护理论。相关技术成功应用于城市密集建筑环境土岩组合地层地铁车站工程,显著减少施工占地,将绿色发展理念践行至基坑工程领域,促进了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