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体育(NineGameSports)官方网站-体育让改变发生

人海和谐守护海洋生态家园-九游体育文旅集团
九游体育海洋世界 - 江苏泰兴大型海洋公园 | 科普教育与休闲娱乐 九游体育官方网站

人海和谐守护海洋生态家园

  

人海和谐守护海洋生态家园(图1)

  沿着我国约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水清滩净、鱼鸥翔集”的景象日益成为常态。随着“人海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海湾展现出生态之美,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4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3.7%,较2020年提高6.3个百分点,2025年春季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继续稳中向好;重点监控的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连续4年消除‘不健康’状态。”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日前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

  这些成果不仅反映了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不懈努力,也彰显了国家对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坚定承诺。通过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强化监管措施,以及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我国正朝着实现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海洋发展目标稳步前进。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海洋,根子在陆地。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海洋污染物约80%来自陆地,河口地区往往是海水水质污染严重的区域。

  近年来,我国持续开展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在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与管控、入海排污口整治等方面制定了重点任务。

  7月17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调研山东省南阳河流域环境治理情况时强调,要坚持陆海统筹、城乡统筹、“三水”统筹,深入开展入海河流总氮溯源分析,加强农村畜禽粪污规范化管理,推进生活垃圾有效收集、及时转运、妥善处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着力构建环渤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机制,上下游协同推进入海河流总氮削减,积极推动美丽海湾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此次调研着重强调了统筹陆海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黄润秋指出,统筹陆海生态环境保护是基于陆海生态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各地环保部门要打通陆地与海洋两个支系统,实施“从山顶到海洋”的“陆海一盘棋”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建立陆海一体化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形成陆海联动、统筹协调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格局。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雷坤介绍,“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三大重点海域深入推进10项综合治理攻坚行动。2024年三大重点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66.8%,比2020年提升8.1个百分点,攻坚范围内的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总氮平均浓度较2020年总体保持负增长。

  海湾是推动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关键区域。《“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聚焦美丽海湾建设主线个海湾建设单元,将重点任务措施和目标逐一落实到各个海湾。去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美丽海湾建设提升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到2027年重点推进110余个美丽海湾建设。

  2024年监测数据显示,我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跃升至83.7%,较2018年提升了12.4个百分点,283个海湾中有162个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超过85%。

  张志锋表示,当前,我国美丽海湾建设已经进入“扩面、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建设范围更大、工作矩阵更全、治理成效更显、机制创新更活。生态环境部下一步将聚焦“水清”有突破、“滩净”有保障、“鱼鸥”乐家园、“人海”更和谐的“十五五”新目标新要求,持续深入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扩面、提质、增效,继续宣传推广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和沿海地方创新实践,推动各地以高颜值的海湾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的湾区经济发展,助力打造人民高品质生活,绘制美丽中国建设的海洋新篇章。

  在中国东部的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有一串由151个岛屿组成的“珍珠项链”——长岛。居住在这片海陆域总面积达3352平方公里的4.1万居民,共同见证并参与了一场绿色革命,向着建设“国际零碳岛”的目标稳步前行。

  烟台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向《中国报道》记者介绍,自《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2023—2035年)》发布以来,长岛在降碳减排、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以及全产业链增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无论是全面推广新能源车辆,还是加快供暖清洁能源替代,抑或推进全域污水处理及垃圾分类处置,长岛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绿色发展理念。

  随着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不断迎来新突破,2022年,长岛所辖的大黑山岛成为全国首个负碳超过2000吨二氧化碳当量的“负碳海岛”;大叶藻、海萝等藻类重现,白江豚、鲸鱼频频现身……

  凭借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开展蓝碳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等做法,长岛入选“和美海岛创建示范”典型案例。

  海岛处于海陆相互作用的敏感地带,其绿色低碳发展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意义重大。自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双碳”目标后,关于零碳的研究迅速升温。去年11月,由中方主办的“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发布会向世界发出《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探索成立国际零碳岛屿合作组织,携手推进岛屿气候治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首提“零碳园区”。在此背景下,各地不断拓展零碳发展的实践路径。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恢复与生境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大佐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说:“建设生态低碳岛缺乏既定模板,因为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以及产业基础差异显著。尽管国内如山东长岛、浙江大陈岛、霞山特呈岛和厦门鼓浪屿等多个城市和地区已率先提出零碳或低碳岛的建设目标,但如何根据自身生态特色,发挥独特资源优势,尤其是构建具有北方特色的生态低碳岛建设模式,成为长海县在推进生态低碳岛建设时需深入思考的问题。”

  针对长海县低碳示范岛建设,杨大佐建议,首先,要依托长海县丰富的生态资源与独特的环境优势,紧扣生态保护这一核心,全力推动生态低碳岛的发展;其次,应积极培育和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促进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再次,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全面提升海岛生态环境质量,并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力度;最后,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增强对外交流合作,致力于将长海县打造成北方地区生态海岛建设的典范案例。

  “通过上述策略,不仅能够提升长海县的生态环境品质,还能为其他类似区域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杨大佐强调。

  “小时候,我在珠江口的浅水区长大,每天追着小虾跑;成年后,我搬到了近海的‘大别墅’——水深50米的海域,那里有礁石和沉船,是我的秘密基地。”近日,在东莞科技馆,一场关于守护黄唇鱼的科普展览让参观者近距离聆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唇鱼的“心声”。

  东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向《中国报道》记者介绍,2005年,为加强黄唇鱼这一特色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东莞市在珠江口虎门海域成立黄唇鱼市级自然保护区。该区海域面积663.7公顷,是黄唇鱼重要的产卵场和索饵场,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以黄唇鱼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东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近年来,黄唇鱼保护区不断加强统筹规划和规范管理,出台了《东莞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开展了保护区勘界立标、科学考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推进黄唇鱼保护区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并设立了黄唇鱼救护基地,挂牌成立了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同时,东莞市积极开展野生黄唇鱼专项调查,加强环境监测,落实环境巡查执法,防范保护区内非法捕捞、采沙、排污、倾倒垃圾、违法建设,切实保护这一方海洋生态环境。

  黄唇鱼的保护,是我国海洋生态保护实践的一个缩影。而在更广阔的海域,另一类“海洋热带雨林”——珊瑚礁生态系统,也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在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24年,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珊瑚礁保护修复的通知》强调,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珊瑚礁实行严格保护。

  △我国仙宾礁珊瑚礁4号沙洲东南方向约300米的12号站位造礁石珊瑚生长正常。

  从事海洋生态保护研究的黄明攀博士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珊瑚礁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全球变暖引发的海洋热浪显著增加了珊瑚白化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同时导致海洋生物从赤道向两极迁移,改变物种分布和生理状态,形成“海洋热带化”现象。此外,人类活动如过度捕捞破坏了生态平衡,移除了顶级掠食性鱼类,导致鱼类群落小型化,削弱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这些变化不仅威胁珊瑚礁的健康,还对依赖其生存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构成长期风险。”黄明攀说,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大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监测力度,引入环境DNA和诱饵式远程水下视频监测(BRUV)等新技术,提升鱼类群落监测的效率和精度。

  如今,在福建东山珊瑚礁、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南文昌珊瑚礁、海南三亚珊瑚礁4个重点区域活珊瑚覆盖率、硬珊瑚补充量总体增加,珊瑚群落生长状态较好,礁栖生物群落结构稳定。

  从黄唇鱼栖息地的守护到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修复,再到斑海豹、中华白海豚等珍稀物种的保护,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正稳步前行。截至目前,全国已建立涉海自然保护地352个,保护海域约9.33万平方千米,筹建涉海国家公园候选区5个,保护对象涵盖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红树林、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以及古贝壳堤、海底古森林遗迹等地质地貌,初步构建起类型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海洋保护地体系。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这一体系不仅为珍稀物种提供了“生命方舟”,也为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九游体育九游体育